首页 > 历史军事 > 夫郎家的小娇夫

进京(1/2)

目录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进京

苏谷和顾渊两人把柔姨娘安置在了鲤桥村的院子里, 院子宽敞,周围的邻居们也都很和气,柔姨娘陡然从那四四方方的小院里出来还有些不习惯。

不过这也就是一两天的事罢了, 有苏苹陪着说话, 周婶他们闲暇时也会来串门, 柔姨娘只觉得这几天的日子过的分外畅快,整个人像是年轻了好多岁。

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苏琦, 苏琦被逐出了苏家,他胆子小不敢来找苏谷和顾渊,就只日日守在苏家想让苏秀才认他回去。

可苏秀才那样的人又怎么会把苏琦这个罪魁祸首留在自己面前碍眼呢, 苏琦走投无路身上也没有银两, 现在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她一叹气, 正在跟着她学绣样的青绿就机灵的开口:“老夫人, 奴婢知道您在担心什么, 昨儿个主子给了木头五两银子说是送给那谁去, 我家主子知道主夫郎心善, 怕他以后后悔所以做了补偿呢,有银子傍身, 想来饿不死的。”

柔姨娘没想到顾渊还会接济苏琦, 想来也是看在苏谷的面子上了。

她叹息一声,手心手背都是肉, 两个孩子她一样的疼。苏琦是男子,自幼吃穿用度上从没短过他一分,苏谷是哥儿, 跟着她受了不少的苦, 可她有好东西一向都是平分的,从没有因为苏谷跟着他就会多疼爱一些。

她以为这样养出来的孩子不说兄友弟恭, 最起码不会手足相残,却没想到做出这一切事情的源头竟然就是苏琦,柔姨娘是失望的,对这个儿子也没了多少情分,只盼他活着就够了。

鲤桥村出了解元的事传遍了方圆几十里,村里的路都被来往看热闹的人踩的光溜溜的,下点小雨就打滑。

和鲤桥村有同样待遇的还有小河村,听说村长知道自家村里出了个举人的消息后高兴的不得了,连夜就赶了驴车在县衙外面等着,天一亮衙役们上值后就立刻禀告说要给村子建一座举人牌坊。

牌坊也是彰显美德的好事,衙门里很快就批了下来。那村长连家都没回,又赶着驴车去石坊里定了做牌坊的石头和牌坊样式,这些东西是他早早就和族老商量好的。

鲤桥村的人一听心里立刻就不舒服了,同样都是举人怎么你们小河村能立牌坊我们鲤桥村就没想到呢?

于是老村长和几个族老连夜商议了一番,第二天一大早就从公中支出了十两银子,老村长先去县衙里找张主簿说了要立牌坊的事,确定不会给苏家和顾渊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后才带着刘远卓去订石头。

这样一来黔泱县一下出了两个牌坊村,县太爷还特意下令十年内给这两个村子的粮税减两成,要是十年后村里还能出举人,那这粮税就继续减。

两个村的村民们自然是高兴的,两成的税能省下不少银子,多好啊!这下附近村里的人可不只是眼红了,家里有哥儿女儿的都眼巴巴的瞅着两个村的单身汉,只想把哥儿女儿嫁过去也好享一点好处。

尤其是鲤桥村,村里原先就富裕,如今更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香饽饽,那还没成亲的人家门槛都快被媒婆踩烂了。

在一片热闹声里,苏谷和顾渊带着木头要前往京城了。

京城离黔泱县足足有一个半月的路程,如今是十月下旬,他们要赶在腊月初到京城才行。一路上天寒地冻的,青绿是个哥儿带着不方便,便都留在了家里。

同行的依旧是仲长青和林安,不知这次回去他们经历了什么,仲长青眉眼间的阴郁消散了很多,就连林安也神气不少。

冬日里路难行,土路上结了冰不说,雪水和泥泞混在一起成了一滩的烂泥,马车走上去又打滑又难行。

林安抱怨完了不由得又畅想起来:“要是有像砖石路一样光滑平整的路就好了,下雨下雪不打滑,平日里干净平整,马车跑起来都快。”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顾渊突然想起了水泥,在现代社会里乡下农村水泥路是最常见的道路,只是他并不太清楚水泥的具体制作过程,想来不是随便能做出来的。

不过制作水泥的想法可以和他们交流一番:“说起来我曾听过一件趣事,说不知哪个地方的山上都是青黑色的石头,这些石头虽然看着结实却很容易被砸碎,做不了房子的地基,当地人便把这石头烧成石粉用水和砂浆混合起来,做成‘水泥’,用来抹砖比糯米浆子都黏的牢。”

“而且这水泥晾干后不怕风吹雨淋,用桶砌的墙抹的面十几年都光滑如新,十分神奇。”

苏谷也被勾起了好奇心:“当真有如此奇物?那用来修路筑城墙最好了?烧制这东西可费力?”

顾渊笑道:“我也只是年幼时听一老道随口说了这么几句,并不知事情真假。但想来要把石头烧成灰定然是不简单的。”

仲长青若有所思:“用木头烧定然不易,可若把木头换成煤炭或许会更容易一些。”

林安有些雀跃:“那咱们要是把水泥烧出来就能用它修路了吧?就不用再走这些泥泞难走的土路了。”

苏谷打趣他:“那就要安安你用聪明的小脑袋瓜子给咱们把水泥烧制出来了!”

几个人打趣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京城的地界。

他们有马车走的是大路,所以路途绕的稍微远了些。不过相对来说也更安全,这一路他们遇到不少遭了灾祸的书生,能帮的就顺手帮了一把。

这灾祸不是人祸,历朝历代以来山匪草莽要是敢在赶考的时候抢劫考子,那定然是诛九族的大罪,因为进京赶考的书生户籍文碟都是上报给朝廷的。

但没有人祸却有天灾,冬日寒冷路途遥远,有的考子在山里迷了路,就永远都走不出来了。有的遇到了猛兽毒虫,无辜丧命,所以进京赶考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

家境殷实的人家一般都有护卫相送,大多数考子都会选择结伴而行,实在找不到同伴的,也都尽可能的走官道。

入了京城地界,官道上巡视的小亭更多了些,路上时不时能看到书生打扮的学子在亭下歇脚。

又走了两天,终于见到了京城外高大巍峨的城墙,和城外熙熙攘攘的人流。

城外摆着很多小摊,大多都是茶摊和吃食,入城的人要检查户籍文书,速度算不上快。

苏谷和顾渊几人下了马车让木头和松竹排队,他们则随意找了一家馄饨铺子要了四碗馄饨。

小伙计一边麻溜的下馄饨,一边说道:“承惠六十文呐!”

“六十文钱?”林安快速算账:“一碗馄饨得十五文钱?”

那伙计依旧笑呵呵的,解释说:“客人有所不知,咱们这京城里的物价本来就比别处要贵一些,更何况这冰天雪地的咱们把摊子开到了城外面,自然也要多赚上一文,所以才多了些。”

“而且咱们这城外面的摊子有个规矩,就是边吃边付银子,等我给您把馄饨端上来,您呢就把银子放在边上,我们这边会给您称好,咱们也算是钱货两讫。”

苏谷看了看周遭的人,果然如伙计说的那般饭端上桌就给了银钱。

馄饨摊子上人少,伙计的话就多了些:“其实我们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先前也和大家一样是吃完了饭再付账,谁知有的人吃完拍拍屁股一抹嘴就跑了,我们这小本买卖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多了实在赔不起所以才有了这么一条。”

几个人听了也能理解,林安瞧瞧凑到苏谷身边小声嘀咕:“阿谷哥哥,待会儿我要把这汤都喝干净,这十五文钱一碗呢,买一斤肉都没这么贵的。”

苏谷揉揉他的脑袋毛,将人安抚下来。

顾渊看着远处巍峨的城墙繁华的街市,不由得感叹一句“京都真是,富贵迷人眼呐!”

仲长青也笑起来:“顾兄这一句,倒是形容的贴切。”

顾渊连忙摇头:“这可不是我说的,是我从别处听来的。”

馄饨很快就熟了,十五文一碗的馄饨和他们先前吃的七八文的也没多大区别,甚至里头的肉还不如七八文的新鲜。林安倒是正如他所说的连汤都喝了个干净,半点铜板没浪费。

几人吃完又去排队,在等了小半个时辰后终于入了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