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条大卖(1/2)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粉条大卖
官学很大, 只有秀才功名的学子就分了两个区域,一个是廪生秀才所在的省身院,一个是增生秀才所在的勤耕院。
两个院子之间有月洞门隔着, 平日里这道门会锁上, 并不允许两院的学子之间互通有无。若有辩驳、论经、讲道这样大型的论会, 才会由专门看管的夫子打开门供两院来往。
省身院里秀才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已满三十还未考中举人, 但仍然苦读不放弃的秀才们。第二种是年满二十未到三十,已经参加过举人试但还差了一些火候的秀才。
最后一种就是像顾渊和仲长青这样,刚考到秀才, 还没参加过举人试、被学院戏称为‘新瓜蛋子’的类型。
第一天授课的夫子年纪已经很大了, 是府县有名的大家, 他曾带了九个亲传的学生, 八个都中了举人, 只有一个因病离世而不知前程, 这样的‘善教’在当时被众人流传了很久。
顾渊如痴如醉的听着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讲解‘礼记’中关于‘何为礼’的问题, 只觉得大家不愧是大家,当真是厉害。
……
苏谷带着青绿仔细丈量了铺面的大小, 铺子只有三米宽, 四米来长,比起黔泱县的铺子来说有些小了。
不过他们也不卖吃食, 不用在铺子里摆放桌碗,倒也能凑合。
铺子的粉刷没有请匠人,木头自告奋勇拿着白石灰就开始刷起了发黄的墙面, 苏谷见状也不摆秀才夫郎的架子, 把铺子里两张破旧的柜子拆拆补补,订成了一张大立柜。
花了两天的时间把铺子粉刷好晾着, 苏谷和青绿用土豆和粉条做了一些点心和菜,挨家挨户给周围的几家邻居送去。
苏家和仲家的院子紧挨着,左边邻居分别是寄卖绣品的和卖雨伞草帽等草编品的,对面是卖炸糕和麻花的。
他们早就看见对面空着的两个院子里住了人,只是城里人家人情来往没有乡下那么热情,又没摸透新搬来人家的脾性,所以没有贸然结交,就连碰面也只点点头。
直到苏谷带着林安上门送吃食,他们这才表现出热情来,请了两人进去坐着,说起了街上的情况以及要注意的地方,免不了也问问他们的家庭情况。
当得知两个人都是秀才夫人时,无不瞪大眼睛。
等送走了俩人,几个相熟的夫人哥儿坐在一起偷偷扯闲话:“我的老天爷,这是撞了什么运道,怎么咱们这小街一下住进来两个秀才公?”
“我原先就看着这两个哥儿长得好看,身边还有小厮丫鬟伺候着,原以为是什么商户人,没想到竟是官家娘子。”
有人言语间免不了酸气:“什么官家娘子,只是秀才夫人罢了。中了举赏了官那才是正儿八经的官家娘子呢。”
旁人一听这话就笑:“去去去,瞧你那刻薄的样。秀才公见了县官不跪,不交公粮还能免徭役,就算犯了错县太爷都管不到他头上,需得上报到州衙里去,这不和官家人差不多了?”
“就是,反正比咱们好。咱们这庄家户不算庄家户,商户又不算商户的,能算个啥?”
“也是,咱们虽然挂了农籍,却没田没地的做了商户的买卖,可官府又说一年赚二百两银子才算是商户,虽然商户低贱,咱们却连转成商户的银钱都赚不到,两头呀,都没人要嘞…”
几人说着说着就嘿嘿的笑,其实现在能安稳过日子,把一家老小养活好就够了,他们都是平头老百姓,哪里有那么多的志向和不甘呢。
等粉刷的石灰水晾干的这段时间,木头赶着马车回了趟黔泱县里,苏家先前储存的土豆已经全部做成了粉条,木头这次一下就带了五百八十斤过来。
除此之外家里的菜籽油也用大水囊装了一百斤的样子,还有七百斤的土豆,和杂七杂八的零碎酱菜。去的时候一辆马车,来的时候整整三辆,还有一辆是张主簿派人来送的土产顺便认路的。
顾渊和仲长青逢一休沐,九月十一日这天小铺子早早就开了门,青绿端着一锅麻辣鲜香的辣汤在铺子门口煮上,里头的炉子上还煨着一锅味道清淡鲜甜的骨头汤。
铺子不大,立柜的格子上放着用红线捆起来的粉条,全部切成一尺来长扎的整整齐齐,有细细的粉丝、面条粗细的粉条、类似韭叶的韭叶粉和大宽皮。
苏谷没想着在府县做多大生意,只把这里当个临时歇脚的据点,所以没有特意宣传。
但酒香不怕巷子深,麻辣鲜香的粉也是一样。
当辣汤的味道顺着清晨的风传出去老远,街上买包子烧饼等早饭的人纷纷擡着头顺着香味传来的方向看,巷子里本就有吃食铺子,来往的人更是驻足询问:
“店家哎,你卖的这是什么?辣汤吗?咋味道这么重呢?”
“这汤辣的,你看那上面一层红辣椒,这怕是没法儿喝吧?”
“这汤是真香,瞅我家这老头子,闻着都走不动路了。”
行人热热闹闹的说着,青绿舀起小半碗粉条递给看热闹最起劲的几个婶子:“大婶们尝尝,好东西呢。”
那几个婶子想拿又不敢,迟疑着问:“当真不要钱?”
青绿笑的讨喜:“婶子怕啥,这光天化日的,咱们还能下毒不成。”
那婶子也胆大,边接过青绿手里的竹碗边道:“你说的对,这么多人难道还怕你下毒?老婆子我先尝尝鲜。”
长宁州地理位置在南北交界处的山地,气候略为潮湿,当地人大多都是能吃酸辣的。
苏谷煮的辣汤底料味道丰富,底汤里加了牛奶中和了冲嗓子的辣,也让煮出来的粉更有食欲。
那婶子一吸溜,粉条就没了,不料下一秒她眉头一皱就铺天盖地的咳嗽起来,吓得身旁的人连忙后退几步。
“这…该不会是真有毒吧?”
“我就说这不是给人吃的,你瞧瞧那辣的。”
“走走走,又是一个闻着香,吃着臭的。”
木头连忙把晾在旁边凉开水倒了一碗递给那婶子,只见她咕嘟咕嘟几口把开水全部灌下去,就连忙冲着身后的人摆手:“怕啥呢?没下毒。我只是呛到了,嘿这味儿还真不错。”
说着把碗递给青绿:“小哥儿,再给我来几根呗。你煮的这是啥?我咋从来没见过呢?”
青绿又给她舀了半碗,笑道:“我们这叫粉条,都是用正儿八经的粮食做的,吃了对身体好呢。”
周围的人见大婶吃的欢实,抱着不吃白不吃的心态也要了半碗吃了,凡是吃过的都觉得口味新奇,也没什么怪味道,口感还能接受。
也有吃不了辣的摇头叹息:“身体不得行嘞,吃了屁股着不住,辣的喷火呢。”
木头就麻利的把里头那个小炉子和上头煨着的汤端出来,对说话的人笑道:“吃不了辣的客人们您等等,这里有大骨头汤煨出来的粉条,味道也香着嘞。”
众人就见他从干净的木盆里抓起一把湿漉漉看似柔韧又有点软乎乎的白色条状物丢进锅里,那东西他们从未见过,眼看着条状物见了热汤后迅速变软,颜色也变得有些透明。
粉条一时半会儿煮不进去味儿,所以骨头汤的底味更重一些,也就几句话的功夫,木头在锅里边搅了搅,用筷子挑起几根一看就问众人:“有没有想尝尝这个不辣的,大骨头汤底,绝对好喝。”
一旁的人连连举手,木头和青绿合作着给这些人舀上,众人吃的满足,看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一会儿不算宽的巷子就堵了起来。
眼看来往的人走不了道,木头站起来吆喝道:“这粉条我家铺子里就有卖的,干粉条放一年半载都不带坏,客人要是感兴趣就到铺子里来看看。”
“劳烦各位给让个道儿,咱们这巷子不算宽,大伙儿在这里站的时间长了,腿也遭不住是不是,劳烦大伙儿挪个道,谢谢了!”
他这一喊就有人离开,也有人喜欢粉条的口感走进店里去看粉条。
苏谷就在柜子边站着,见有客人进来就介绍粉条的种类,以及各种各样的吃法,那几个客人听见炒菜、炖汤、凉菜等花式吃法时,明显有了购买的意思。
先前那个大婶子就问:“这东西这么好吃,这价钱?”
苏谷就笑:“粉条算是干货,和咱们山里采的干木耳干蘑菇一样,一斤就有很多,这价钱也贵一些,一斤二十文钱。”
那婶子咂咂嘴,可看着顾渊手里一尺长捆起来足有拳头粗细的粉又忍不住心动,她刚刚尝了那么多的粉,那味道是真好吃。
林安从铺子后门走出来帮腔道:“婶子别觉得二十文多,这粉以前要卖五十文呢,后来我家掌柜的从别人那里学来了做粉的法子,这才把价钱降了下来。。”
“这一捆你少说也得吃五顿,平摊下来一顿也不过才四文钱,也就两个肉包子的事儿,这可比肉包要划算多了,婶子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那婶子想了想也是,平摊下来也就四五文钱,还能让家里人尝个新鲜,她咬了咬牙拍手道:“给我来一斤,要挑好的。”
“行嘞!”林安表现的比苏谷还要勤快,麻利的用草绳把粉条捆好递给大婶:“婶子你拿好了,另外我再给你送一把,回去拿水泡开,天热凉水泡就行,天冷了用开水泡,一会儿就泡软了,炒的时候锅里多加点水,好吃的很!”
切的整齐的□□条提在手里看着就好看,那大婶乐呵呵的走了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