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夫郎家的小娇夫

县衙叙事(1/2)

目录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县衙叙事

村长和族老的话村里人不敢违背, 他们磨蹭着依依不舍离开苏家,等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只剩下周婶、李叔婶几个在清理院子和碗筷。

村长长呼一口气, 这才斜着眼瞅顾渊:“你小子是不是早就准备好了?”

“嘿嘿…”顾渊只笑不答。

村长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那一大盆的豆腐少说也有二十斤, 要说提前没准备,谁信呢?

“你小子行啊!”村长站起身捶了捶坐了一整天的腰:“老头子我准备银钱去了。”

顾渊装傻:“村长准备银钱做什么?”

村长哼哼一声:“你小子还在这儿给我装模作样呢!”

末了又接话:“你机灵又有本事, 还有心看顾村里人,这些都很好,我没什么说的。只一样, 往后不论你走到何种地步, 只要我和卓远活着一天, 鲤桥村就永远是你助力, 只求你日后莫要忘了村里人。”

这话几乎称得上是在投诚了, 顾渊知晓村长的意思:“村长你放心, 不管走到哪里, 我的根始终在这里扎着,绝不会丢。”

麦子收完打谷场上热闹了好几天, 有人掐着日子看苏家开始挖土豆, 他们也紧跟着挖了起来。

县衙里,县太爷来回踱步, 时不时看看外面长叹一口气。

师爷和几个主簿迫于县太爷在场不敢随意出声,却也频频看向屋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日头过半, 一身着衙役服饰的小兵从外头跑了进来, 头上的官帽歪斜都来不及回正。

“大人 ,大人, 回来了。”

那小兵手里拿着账本,脸上满是汗水:“张主簿特意派了小的前来报喜,他和几个衙役在后头押送土豆呢。”

一听‘报喜’两个字,屋内的气氛一下就缓和过来。

账本第一页:庙王镇李家村有田六百余亩,土豆者三百整,计三千七百四十五石,微末者不计。

也就是说,李家村一亩地能收十石半的土豆,这还不算那个头太小没法过秤的。

“好!”

县太爷卷起账本在手心里狠狠拍了拍,接连又说了三个:“好好好!”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师爷主簿们躬身齐道。

县太爷笑的畅快:“各位,尽可上前同我一道翻看账本。”

师爷率先凑上去看。

就见往后几页记载有名有姓,几等的田地产量如何,很是详细。众人翻看过后发现上等田产量土豆最高的有十二石半,而三等的沙土地也能产七石。

往后便是马蹄村、安院村……

每一个村的地理位置不一样,量也有出入,但最少的一家一亩地产量也有六石,大多都能稳在十一石左右。

天气炎热,一群汉子脑袋凑在一起看账本着实拥挤,等大致把账本过了一遍,众人又长呼一声。

师爷摸了摸额头上的汗,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大人,等另外几个镇子的账本传回来,您就可以写奏报了。”

县太爷点了点头,却还勉强压抑着激动道:“再等一等,等确定稳妥了再说。”

几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完了又大着胆子撺掇师爷让他给县太爷说请吃酒的话。

县太爷一看就知道这些人在盘算什么,他一挥衣袖道:“等今儿下了职就去天香楼吃酒席,另外,再去土豆一号订六个土豆菜,一并带到天香楼去。”

最近半月衙门里的紧张忙碌就连过往的行人都能感觉得到,百姓们不知道衙门里头的老爷们在忙什么,但也绷紧了神经不敢造次,城里连偷盗斗殴的事情都少了很多。

翌日,两个身骑大马头戴红花的衙役走出城门,直往鲤桥村去,等进了村一人便去请了村长和一众族老到打谷场上,另一人则直直去了苏家。

……

“赏银子了,大人赏银子了。”

打谷场上,因为是官府来人,村里人在家的基本都到打谷场上了,所以王阿叔家的小子喊着跑过来时很快就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谁赏银子了?”

“赏给谁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