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鲤桥(1/2)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落户鲤桥
顾渊赶着骡车跑得飞快, 不但买了鸡鸭还碰到了卖羊的商贩,买了半扇羊肉。等他把置办好的肉菜送到厨房里后,厨房里就炸开了锅。
周婶问:“这些都是用在席面上的?”
顾渊喘着气点头笑道:“劳烦各位婶子给咱们准备席面了。”
王婶咋舌:“这也太多了些, 有两三个肉菜就够了。”
苏谷正准备着茶水, 闻言就笑说:“上梁是个力气活, 街坊邻居好心来帮忙,我们总要让他们吃得好些才有力气干活嘛。”
他这一说笑, 婶子们便都笑开:“就冲着你这句话,我们也要好好显摆显摆。”
“没错,今儿个这些菜做出来可是大席面, 咱们都拿出压箱底的手艺好好做, 让匠人们吃饱喝足把梁架的稳稳当当, 盖的房子百年如新才好。”
“说的好, 快做快做。”
猪肉切成片装在碗里上锅蒸成了扣肉, 鸡肉切块和萝卜炖了满满一锅。鸭肉红烧羊肉清汤, 还有一个小炒肉片, 光荤菜就有五个。
素菜是木耳炒鸡蛋,醋溜白菜和清炒南瓜, 再加上一个凉拌豆皮和红烧豆腐, 十道菜十全十美,这样的席面即便放在县城里也是很能拿得出手的。
厨房里人多, 苏谷这个主家夫郎需要前前后后的忙碌,所以厨房里的事情完全交给了周婶他们。
辰时点了第二遍爆竹,汉子们全都背上绳索, 戴着红布巾准备上梁。为首的安福一声吆喝, 开始念起安神祝祷的词,汉子们喊着口号把一人合抱那么粗的大梁往屋顶上扯。
匠人们加上前来帮忙的邻居一共三十多个汉子, 把木梁稳稳当当的架在屋顶,紧接着安福把事先准备好的五色粮食和一小块儿银饼装在梁木的小洞里,意味着‘安家镇宅,财进食来’。
做好这些,匠人们速度极快的搭建小椽盖上薄竹片遮席,最后才把定制的大瓦片从低到高一层外翻一层内扣摞起来,瓦片在扣的时候浸过一层糯米浆子,扣在一起很是牢固。
薄竹片遮席和糯米浆子都是顾渊要求做的,按他的说法是家乡那边传过来的习俗。实际上他看过一些古代电视剧里经常有人掀起瓦片就能看到屋里的情形,实在是没安全感。
为了不让自己某天一擡头正对上屋顶眨巴着死死往下看的大眼睛,顾渊也是费尽心思做了防护。
苏家东西两排的厢房都是提前盖好了的,只有正屋五间房需要架梁和添置瓦片,约摸一个时辰,辰时末屋顶所有的活就已经结束。
安福拿着一把铜板背上背着半篓杂粮馍馍冲着底下人吆喝:“接喜接福哟乡亲们,主家有喜八方来客,接了这喜钱喜饼护佑主家家宅安宁,福气财气传递给邻里乡亲。”
说着一般铜板散花一样撒向四方,大人小孩都冲过去抢。撒完铜板就是馍馍,大人小孩撩着衣襟褂子,去接那从屋顶上撒来的馍馍。
这些都是沾了喜气的吉物,村里人不管谁家盖房子都要准备上一些,抢到的人家分外高兴,总觉得自家沾了喜气,不久的将来也能盖这么一大座新院子。
偶尔也有接不到的馍馍掉在地上,很快就被人拾捡起来拍去上面的灰土,乐呵呵的收起来回去给自家娃娃们吃,这馍馍里头混了白面,可好吃着呢。
午时刚到,第三遍爆竹噼里啪啦的炸响,院子里搭了五张方桌,摆好条凳,正是开席的时候。
周婶们已经做好席面,十八九岁的年轻小伙子们拿着掌盘像流水似的端着菜一盘一盘往外送,村长带着自家夫人和孙子孙女也来凑热闹。
席面一上桌众人就‘啊豁’一声,膘肥体壮的安福扯着嗓门吆喝道:“十全十美的席面嘞,主家大方仁善。大家伙儿快点吃,吃完了好给主家敬酒。”
酒水是顾渊买肉菜的时候特意去酒铺子里买回来的,买了两大坛子足有五十斤,每人按着一斤算足够喝了。
大家伙儿哄笑开,显然对苏家大方的席面很是满意。
苏谷和顾渊相视而笑,端起酒碗开始一桌桌挨个儿敬酒。
村长平日里看着不大说话,今儿个也乐呵呵的。喝了两个人敬的酒后还说了几句吉祥话,实在难得。
鲤桥村没有妇人小孩不能上桌的规矩,厨房里先前帮灶的人大多都上了桌子,只剩下周婶王婶李叔婶几个算得上是近邻的还在厨房里添菜洗碗,一阵忙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