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 章(1/2)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 91 章
人还未归京,朝堂之上已是风起云涌。
早朝之际,就孙蓠久久未归一事,整个朝堂中已是吵翻了天。
以丞相周书烨为代表的臣子纷纷谏言,圣命之下,抚远将军孙蓠迟迟不归是不仅是对皇命的藐视,或许还生了不臣之心。
这话一出,卫书擎率先站了出来,反驳道,“此次孙将军率领大军突破了月牙城,于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更是为天下百姓,为圣上定了扬了国威,如今西胡听闻孙将军的名号皆是闻风丧胆。”
“试问,此前各位可有能做到这般地步的?”立于大殿之上,卫书擎朗声道,目光环视了站出来那些人,语气中满是不屑。
他与孙蓠同为武将,自是清楚战场之上的凶险万分,这些年孙蓠立下赫赫战功,他都看在眼里。
扪心自问,同样的时间与兵力给他,这般战果他绝不可能做到,更别提孙蓠还是女子。
提起战功,不少文臣目光闪躲。
他们只不过会在朝堂上玩弄权术,耍耍嘴皮子罢了,至于战场上的厮杀,若是胜了,要奉承迎合他们便夸上几句,若是败了,那便是国家与百姓的罪人。
他们永远都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若是需要俯身,不过是想保全自己头顶的乌纱帽罢了。
朝堂上从方才的吵闹中,难得寂静了一瞬。
立于首位的周书烨听了阵众人七嘴八舌,缓缓睁眼,不急不慢道,“诸位大人方才并未否认孙将军立下战功一事,而孙蓠——皇命之下迟迟不归也是确有此事。”
边说着,周书烨缓缓站出来,面朝圣上斟酌着道,“以臣之见,若是确有此事,对孙将军,圣上应当赏罚分明才是。”
“大军尚且未归,不如等孙将军回来后,再做定夺?”
这般建议一提出,方才被卫谕暗讽垂头的众人又纷纷出声迎合。
“丞相此言有理啊!”
“等人回来了,问清楚了,这事不就清楚了。”
……
龙椅上皇帝久久不吭声,面容被冕旒挡了大半,无人清楚圣上如今究竟是什么打算。
应和声不过响了几句又没了动静,朝臣皆躬身立于原地,不敢再随意出声。
整个朝堂上,寂静的连呼吸声都能听闻,因为揣测不清圣上的心意,方才跟着接话的朝臣额上忍不住溢出细密的汗珠。
不知过了多久,皇帝终于松了口。
“方才,卫世子说的有理,孙将军为我朝立下汗马功劳,自是应当重赏的,只是……”
皇帝说话时,瞧了眼站在底下不言语的周书烨, “丞相也是言之有理,迟迟不归这事虽说情有可原,总归是延误了,这事便待大军归来,再论赏罚。”
皇帝这般说,朝中大臣心里头都是门清,不过是顾忌丞相的面子而已,什么赏罚再论也只是单纯的论功行赏罢了。
大军抵达京城这一日,全城不少百姓自发出城迎接,便是皇帝也特地在宫门口等着孙蓠。
骑马领着大军进城的有三人,程牧乘在两人之间,孙蓠在右侧,也唯独她一身黑色铠甲骑于马上,身姿挺拔,飒爽非凡。
旁边挤在人群中的也有些年轻姑娘,看着孙蓠走过自己面前,其中一个双颊微红,有些难言的激动。
“孙将军当真是威风凛凛,这般瞧着气势,不输男儿半分.....”
“听闻孙将军自小是在宫中长大的?”
“那可不!孙将军可是公主,金枝玉叶的人儿,如今愣是上了战场,为国杀敌。”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百姓口中无不是溢于言表的赞美之词,偶尔一两声传进程牧乘的耳中,让年轻的宸王忍不住皱眉。
孙蓠这般得百姓青睐,于他而言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宫门口,远远地便能瞧见一群人站着,内侍上前给几人牵马的时候,孙蓠翻身下马,跪于皇帝面前,“臣孙蓠,幸不辱命!经此一战,西胡已是元气大伤,十年内,我朝再无后顾之忧。”
孙蓠朗声回道,阵阵回荡在众人耳畔,皇帝面上展露出欣慰的笑,上前两步将跪于自己身前的人搀扶起身。
“好啊!好!好!”
皇帝拍了拍孙蓠的肩,她起身的时候,能清楚的看见面前的人逐渐年迈,面上的沟壑也越来越深,岁月给他凭添了几分威严,鬓边的银丝也给他添了几分风霜。
此时孙蓠心中难得生出几分感触,原来这些年,这个高高在上的当权者也已经苍老了许多。
皇帝目光看向不远处列队整齐的大军,面上是油然而生的欣慰,“都是我朝的好儿郎!此次西征,你们都是我朝的功臣,寡人会重重的赏赐你们!”
此话一出,数万将士齐齐跪谢,声音响彻整个京城。
大概是许久未曾有这般高兴了,皇帝看向孙蓠问道,“你可是大功臣,有什么想要的赏赐?”
话音刚落,孙蓠直挺挺的跪在皇帝面前,瞧着莫名有一丝决然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